“确定这是南宋的,不是刚送的?”
本文授权转载于:耳朵里的博物馆(ID:erduolidebowuguan)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,和百万家庭深度看展览
最近,一件来自南宋的水晶璧火了
耳朵里的博物馆文化导师 笪颢天拍摄
这是赵伯澐墓出土水晶璧,藏于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,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“穿越——浙江历史文化展”展出。
南宋的水晶就罢了,但你注意到这根绳子了吗?这编织绳居然也是南宋的原配!近千年历史,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。
评论区里惊呼:
“绳子确定是南宋的不是店里刚送的??”
“这个太穿越了,一不小心被调包了都不好找啊。”
走进博物馆,有时候被古人的瑰丽想象与精巧技艺震撼,更有时候会发出“这么多年,好像什么都没变过”的感慨。
一不小心,就穿越了。
穿越的方向盘
三星堆太阳轮形青铜器
图源:@国家博物馆
藏于三星堆博物馆
“好车配好盘,认准三星堆”
在去年“古蜀华章”大展与它第一次见面,
就被这个方向盘造型震惊了。
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件青铜轮形器,
而这直径85厘米左右的太阳轮
大概是这些出土器物中最有神秘感的一件,
或许,这正是古蜀文明太阳崇拜的证明。
古代工人有力量
战国铜齿轮
图源:@十相自在灵生
洛阳博物馆藏
乍一看,它真的不是工厂加工出的机械零件吗?
这套青铜构件在机械学中名为「棘轮+棘爪」,
是在洛阳东周王城粮仓区遗址发现的,
有可能是粮窖起重设备上的制动零件,
推测距今至少有2300年的历史了。
另一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
是这个陕西凤翔出土的铜手钳
和今天我们常用的钳子几乎没有区别
图源:@动脉影
国家博物馆藏
穿越的经典马克杯
战国执把黑陶杯
图源:@十相自在灵生
谁的桌面上没有一只“桌宠”马克杯呢?
我居然一下子就找到了博物馆同款
图源:耳朵里的博物馆
战国黑陶杯是在绍兴城东西施山出土,
经典直筒型,大方黑色,
侧面有造型简练的执把,
杯子外壁还有细弦纹的装饰,
内壁有泥条盘筑痕。
看看,是不是比我们这个棕色的还精致点?
谁点的扎啤?
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
图源:@十相自在灵生
另一款距今约4000余年的
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,
郑州马庄遗址出土,
像极了你在吃烧烤时点的那杯扎啤。
图片来自网络
穿越经典中的经典
战国水晶杯
图源:@老猪的碎碎念
藏于杭州博物馆
所有穿越文物里,
最经典的就是这只“貌不惊人”的水晶杯。
它是在杭州市半山镇的战国古墓中被发现的,
最难得的是竟由整块天然水晶加工而成,
表面打磨得很光滑,
与今天的玻璃杯相似度达98%。
这也是首批禁止出国参展的64件文物之一哦。
简简单单一个锅?
唐代素面双耳银锅
图源:耳朵里的博物馆
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
在“大唐风华”特展一众金灿灿的器物中,
这口锃亮的锅,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别看这个锅,它又大又圆,
但既不是炒锅也不是菜盆,
可能是古人用于炼丹或者熬药用的。
你家蛙儿子穿越了
汉代陶辟邪座
图源:@老猪的碎碎念
藏于成都博物馆
朋友,还记得你家失踪已久的蛙儿子吗?
旅行青蛙好像就火了那么一下下,
但是在汉代居然找到了这么完美的原型图片。
这是藏于成都博物馆的一件陶辟邪座,
辟邪身上就蹲了这么一只抱物蟾蜍。
经过网友的神笔还原,是蛙儿子没错了。
绘制:@羊七狼
家家必备的熨斗
晋代青铜长柄熨斗
晋·青铜长柄熨斗· 藏于首都博物馆
图源:@首都博物馆的文化表情
这样的熨斗,今天的孩子估计是没见过了,
在唐代的名画《捣练图》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北宋·赵佶 摹· 张萱·捣练图(局部)·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
这样的老物件,其实并没有消失,
甚至不需要穿越,就在我们身边。
图源:网络
除了博物馆里的器物,在壁画中,也少不了让人惊艳的「穿越」瞬间。
这是敦煌壁画里的小姐姐,头上戴的小fafa👇
图源:@莫高窟
这是(曾经)火遍抖音的“泫雅风”,女孩儿们带了一脑门花发卡
这是莫高窟第85窟壁画中,穿着圆领团花襕袍的商人(晚唐时期),黑白撞色大印花好时髦(黑色可能是矿物颜料氧化的结果)👇
图源:@莫高窟
这是香奈儿2.55口盖包,黑金色的山茶花
这是莫高窟第209窟中的葡萄石榴纹藻井,扯下来就是一块绝美丝巾
图源:@莫高窟
果不其然,敦煌博物院去年出了款小程序“敦煌诗巾”,立刻在朋友圈引起大家刷屏
图源:@骑士不酒驾
这是莫高窟第17窟中,挂在树枝上的一款挎包,我感觉取下来我就能背着去上班
图源:@莫高窟
依然是莫高窟,又一款时尚小挎包
图源:@莫高窟
都说“时尚是一场轮回”,这场轮回居然是按数百年、数千年计的。
